中美研究團隊再證實 唐元明衰亡 受季風變遷影響
更新日期:2008/11/08 10:57 【中國時報 黃淑嫆/綜合報導】
去年德國科學家發表的唐代因季風循環改變而衰亡的研究再次獲得佐證。中美科學家合組的研究團隊近日在《科學》雜誌中表示,針對甘肅的石灰岩溶洞萬象洞中的石筍的研究顯示,季風的變遷確實和中國唐、元、明等朝代的衰亡有密切的關係。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蘭州大學教授張平中等人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合組了一個研究團隊,對甘肅武都的石灰岩溶洞萬象洞中的石筍進行的調查中發現,洞內的石筍記錄了一千八百年來亞洲夏季季風的變遷歷史,而季風的強弱變化恰巧和唐、元、明的興衰密切相關。
萬象洞位於青藏高原東部與黃土高原之間的過渡地區,臨近亞洲季風的影響邊界,張平中等人透過洞內滴水的氫氧同位素和石筍碳酸鈣的氧同位素組成進行分析,發現某一數值和亞洲夏季季風的強度呈現負相關。
「源自於印度洋的夏季季風會吹進中國,當夏季季風夠強時,最遠可以吹到中國的西北部地區」,一名明尼蘇達的研究員說,這些帶著溼潤水氣的風可以為當地種植的稻植物帶來所需的雨水。反之,當季風轉弱,雨水只能到達東部和南部地區,西部和北部地區雨水相對就會不足。
研究人員表示,氣候變遷對中國文明的發展確實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季風增強的時期,正好就是人口增長、局勢較為穩定的北宋初期。此外,研究也顯示,在西元八五○到九四○年之間這段乾旱的時間,不僅對應了唐代的衰亡,也和中美洲的馬雅文明衰亡時間相符。
報導指出,亞洲季風的變遷主要是受到太陽活動的影響,太陽活動會影響到北半球的氣溫變化。當北半球氣溫變高時,季風就會增強,反之,季風就會變弱。
2008年11月9日 星期日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用Excel畫人口金字塔
巴拿馬運河

由於兩大洋水位不平等,尤其退潮時差異更大,於是美國工程師利用巴拿馬的河流先阻斷作成一大人工湖 (嘉頓湖)儲水,人工湖比兩洋水位高出26公尺,兩邊挖出水道分通兩洋,運河是南北向,分段建築水閘門讓船隻從一端上階梯進入中間的人工湖,通過狹長河道,抵另一端的水閘下階梯出海洋,運河航道上共分三段水閘 (自太平洋起為Miraflores, Pedro Miguel 及Gatun水閘),最長最壯觀的是靠大西洋的 Gatun 水閘,有四層閘門讓船隻一層層上下,每個閘門與閘門間隔層長305公尺 (1000英尺),寬33.5公尺 (110英尺),要通過運河的船隻最長不能超過294.13公尺(965英呎)、最寬不能超過32.31公尺(106英呎),船體長寬剛好符合的運河最大極限的船隻稱「Panamax」,現每天約40艘船通過運河,航程時間約八至十二小時不等,通過費視船隻噸位而定。船隻如果不經過巴拿馬運河要到另一大洋必須南下繞經阿根廷,時間約一個月,花費更大。巴拿馬運河的通行讓東西交通大為縮短。
美國仍是巴拿馬運河最大用戶,中國是第二大(每年約三千五百萬噸貨物通過運河),台灣則是使用運河的國家中排名第十三。
運河每年收入超過十二億美元,是巴拿馬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因每天排班要通過運河的船隻太多,巴拿馬政府除每天拍賣一艘優先通行權增加財源外,目前正計畫動支52億多美元擴建運河,這計畫因事涉國家財政、沿岸水土保持及生態維護,尚待今年十月二十二日全民公投決定。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Blue who say and whose
東漢班超出使西域鄯善國,要求聯合攻打匈奴
沒想到匈奴使節剛剛好也悄悄到來,
鄯善國王畏懼匈奴勢力,而對班超非常冷淡,
班超猜測可能匈奴使節也要拉攏鄯善國,
於是假裝知道匈奴人到來,
問送飯的僕人:匈奴人來了幾天了?
僕人一聽,以為機密洩漏了,只好把匈奴人的計劃一五一十的招了。
班超就跟部下說:
Blue who say and whose.
於是晚上就悄悄的把匈奴使節營帳放火燒了。
班超使節團三十幾人殲滅匈奴一百多人。
---
班先生,你說的真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沒想到匈奴使節剛剛好也悄悄到來,
鄯善國王畏懼匈奴勢力,而對班超非常冷淡,
班超猜測可能匈奴使節也要拉攏鄯善國,
於是假裝知道匈奴人到來,
問送飯的僕人:匈奴人來了幾天了?
僕人一聽,以為機密洩漏了,只好把匈奴人的計劃一五一十的招了。
班超就跟部下說:
Blue who say and whose.
於是晚上就悄悄的把匈奴使節營帳放火燒了。
班超使節團三十幾人殲滅匈奴一百多人。
---
班先生,你說的真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訂閱:
文章 (Atom)